礼记全集《大传》原文赏析与注解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诗句网 325 0

礼记全集《大传》原文赏析与注解

  大传

  【题解】

  “大传”,也可理解为“大记”。郑玄说:“名曰《大传》者,以其记祖宗人亲之大义。”换言之,即同一宗族内血缘关系远近之大义。血缘关系的远近,是决定丧服制度的主要因素,本篇就是从这个角度来阐释丧服的。本篇的内容有祭法,有服制,有宗法,核心是表明先王治天下必从人道始。所谓人道,即儒家所说的亲亲之道。

  【原文】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旣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1],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注释】

  [1]缪,通“穆”。

  【译文】

  按照礼的规定,不是天子就不能举行禘祭。天子举行禘祭,是祭祀诞生其始祖天帝的,并且以其始祖配享。诸侯合祭祖先时,可以上及其太祖。而大夫、士的合祭祖先,要比诸侯简省得多,最多可以及其高祖。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关键战役。当这场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周武王就将胜利的喜讯焚柴祭告上天,祭告土神,祭告随军而行的祖先神主。接着又率领天下诸侯回到周都,在周人的祖庙里,手捧祭品,忙而不乱地各行其是,追尊宜父、季历、西伯昌为王,以避免后辈的爵位高于上述祖先。排列好上代祖祢的顺序,是为了尊其所当尊;排列好下代子孙的顺序,是为了亲其所当亲;排列好兄弟等旁系亲属的关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庙中聚餐,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以礼义区别男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这么多了。

  【原文】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2]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3],改正朔[4],易服色[5],殊徽号[6],异器械[7],别衣服[8],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注释】

  [2]一得:皆得。

  [3]文章,谓礼乐制度。

  [4]正朔:谓历法。正,谓岁首。朔,谓月初。

  [5]服色:各个朝代所崇尚的颜色。如夏尚青,殷尚白,周尚赤。

  [6]徽号:谓族旗。

  [7]器械:谓礼乐之器及兵甲。

  [8]衣服:如养老之衣,夏用燕衣,殷用编衣,周用玄衣。

  【译文】

  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有五件事情是当务之急,老百姓的事还不包括在内。第一件是排列好所有亲属的顺序,第二件是报答有功之臣,第三件是选拔德行出众的人,第四件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件是体恤有仁爱之心的人。这五件事如果统统做到了,那么,百姓就不会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富足的。这五件事如果有一件做得差了,老百姓可就要大吃苦头了。所以,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一定要从治亲开始抓起。统一度量衡,制礼作乐,改变历法,改变服色,改变徽号,改换器械,改变衣服,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让百姓也跟着改变的。但是,也有不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随意改变的,那就是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而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

  【原文】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9]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注释】

  [9]道:行辈。

  【译文】

  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组合为一个昭穆分明的族属。从外族嫁过来的女子,以其丈夫的昭穆为昭穆,从而确定其名分称呼,以便于参加族内的交际和聚会。其名分称呼明确了,男女之别才可以做到。对于嫁到本族的异姓女子来说,如果她的丈夫属于父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母辈;如果她的丈夫属于儿子一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儿媳一辈。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称作儿媳,而称呼嫂嫂为母亲,这不是乱套了吗!所以说名分称呼,是人伦中的大事,可以不慎重吗!

  【原文】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10]于下,昬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昬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注释】

  [10]戚:亲情。单:通“掸”,尽也。

  【译文】

  同一高祖的子孙,彼此之间只穿缌麻丧服,这已经是五服的最后一等了。同一高祖之父的子孙,已经出了五服,彼此之间,只须袒露左臂、戴免示哀即可,这是因为虽然同姓而血缘已远,所以减少其情谊。同一高祖之祖的子孙,彼此同姓而已,亲属关系已经没有了。这些同姓的人,从高祖以上已经姓氏有别,从玄孙以下已经出了五服,他们之间可以彼此通婚吗?回答是:这些人都是系在一个老祖宗的正姓之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没有分别;在合族聚餐的时候,二大家还是按辈分入席。因此,周代制定的办法是,只要是同姓的人,即使离老祖宗已经百代也不可彼此通婚。

  【原文】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11],五曰长幼,六曰从服。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君有合族[12]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13]君,位也。

  【注释】

  [11]出入:已出嫁的女子叫出,待字闺中的叫入。

  [12]合族:设宴招待全体族人,以联络同族情谊。

  [13]戚戚:前“戚”指血缘关系,后“戚”指带来麻烦。

  【译文】

  制定丧服的依据有六条:第一条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第二条是根据社会地位的尊卑,第三条是根据异姓女子嫁来以后所取得的名分,第四条是根据本族女子的出嫁与否,第五条是根据死者是成年人与否,第六条是从服。从服又可分为六种:第一种是属从,即因亲属关系而为死者服丧,如儿子跟从母亲为母亲的娘家人服丧;第二种是徒从,即非亲属而为之服丧,例如臣子为国君的家属服丧;第三种是本来有从服而变为无服,例如国君的庶子,本来是应跟从其妻为其岳父服丧的,但因怕触犯国君禁忌,就不服丧了;第四种是本来没有从服而变为有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不为其母亲的娘家人服丧,而庶子之妻却要为之服丧;第五种是本应跟着服重服而变为服轻服,例如妻为其娘家父母服齐衰期,为重,而丈夫为其岳父母仅服缌麻,是轻。第六种是本应跟着服轻服而变为服重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为其生母仅仅头戴练冠,葬后即除,而庶子之妻却要为之服齐衰期。从恩情这个角度上讲,沿着父亲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是愈远愈轻;从道义这个角度上讲,沿着远祖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是愈远愈重。这样,远祖在恩情上虽轻,在道义上却重;父亲在恩情上虽重,在道义上却轻。这样的有轻有重,从人情道理上讲也就应该这样。国君身兼宗子,有义务聚合族人宴饮,敦睦族谊,但族人却不可自恃与国君有血缘关系而以家人之礼对待他,这是国君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原文】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译文】

  庶子不祭祖祢,这表明祭祖祢的事情应由宗子来做。做父亲的是庶子,就不能为其长子服丧三年,因为庶子不是祖祢的继承人。别子为其后裔之始祖,继承别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别子之庶子的是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即大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即小宗。百世不迁的大宗,就是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继承别子的嫡长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能继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则迁的小宗。因为尊祖,所以才尊敬嫡长子,而尊敬嫡长子,也就等于尊祖。诸侯公子的宗法,第一种是只有小宗而无大宗,第二种是只有大宗而无小宗,第三种是无人可为己宗,也无人以己为宗,这就是诸侯公子宗法的情况。诸侯的公子有这样的宗法,即由国君立一个同母弟作为其余被封为士大夫的异母弟的宗子,这就是公子的宗法。出了五服的族人,恩义已经断绝,就不再彼此互相挂孝。至于五服以内的亲属,该咋服丧还咋服丧。

  【原文】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14],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15]故刑[16]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诗云:“不[17]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

  【注释】

  [14]收族:合族,团结族人。

  [15]百姓:谓百官。

  [16]刑:通“型”,典范。

  [17]不:通“巫”,大也。

  【译文】

  从恩情上讲,从父亲开始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是愈往上推愈轻;从道义上讲,从远祖开始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是越远越重。由此看来,爱其父母乃是人的天性。爱其父母就必然会尊敬祖先,尊敬祖先就必然会尊敬宗子,尊敬宗子就必然会团结族人,团结族人就必然会宗庙尊严,宗庙尊严就必然会重视社稷,重视社稷就必然会爱护百官,爱护百官就必然会刑罚公正,刑罚公正就必然会百姓安宁,百姓安宁就必然会财用充足,财用充足就必然会万事如意,万事如意就必然会礼俗美好,礼俗美好就会导致普天同乐。《诗经》上说:“文王的功德,伟大而令人叹美,人们永远怀念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免费下载礼记全集《大传》原文赏析与注解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全集:一般的,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数学上,特别是在集合论和数学基础的应用中,全类(若是集合,则为全集)大约是这样一个类,它(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所有的研究对象和集合。这个一般概念有一些精确的版本。最简单的可能就是,任意集合都可能是全集。当研究一个特定集合的时候,这个集合就是全集。若研究实数,则所有实数的集合实数线R就是全集。这是康托尔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运用实分析第一次发展现代朴素集合论和集合的势的时候默认的全集。康托尔一开始只关心R的子集。这种全集概念在文氏图的应用中有所反映。在文氏图中,操作传统上发生在一个表示全集U的大长方...

  2、注解:注解,汉语词汇,拼音为zhùjiě,意思是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泛指解释;解释字句的文字;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是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泛指解释;解释字句的文字;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於世。”宋欧阳修《序》:“其难晓之言,略为注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杜牧之》:“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好端端的话,被这位太太一下注解,他姊妹听着...

  3、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4、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