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惜字庵题赠悟源老衲并序》原文 赏析 惜字庵僧苦惜字,终日提篮走街遂

诗句网 279 0

禅诗《惜字庵题赠悟源老衲并序》原文 赏析

  癸已冬,惜字庵僧为梓橦君索联句,题之曰:众造此业,留一字遗臭无穷; 帝赫其灵,化亿身除恶未尽。书毕,又遗以长篇,感慨系之,非敢助秦虐也。

  惜字庵僧苦惜字,终日提篮走街遂。

  伛偻掇拾不辞劳,安得分身遍大地。

  世间书卷日纷纷,锦轴牙签倍可怜。

  误人子弟千万亿,无边罪孽欲通天。

  废掷泥涂差足慰,如彼凶人方弃市。

  快绝何当复收恤,辛苦焚埋烦衲子。

  浩荡王仁遍八区,当年曾及道旁枯。

  为德谁能别善恶,吾师之意岂然乎。

  我怀郁结未敢陈,嗫嚅欲告梓橦神。

  那能尽毁群士业,一洗世界无纤尘。

  咄哉秦帝真神人,定是文昌变化身。

  据《海宁州志》记载: 惜字庵在北门外一里,即瑞像院。明代末年, 僧悟源提筐挟箧, 拾道旁纸墨文字, 久而成囷, 叠至屋梁,则作佛事以焚之,风雨寒暑不辍,三四十年如一日。清顺治十年 (1653年)的十一月,悟源又要作佛事祭祀梓橦帝君,请陈确写一幅对联,陈确写罢,意犹未尽,又作了这首诗送给悟源。“梓橦君”,又作“梓潼君”,是中国民间所传诸神之一,本姓张,名亚子,居蜀之七曲山,晋时人,战死,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其掌文昌府事,故元加号为帝君,渐与掌文运之文昌帝君相混。

  此诗从开头到 “安得分身遍大地”为第一层,描写悟源老和尚辛勤拾纸字的状况。一个 “苦”字,写出悟源的执著。人以之为“苦”,他却乐此不疲,几近于痴。同时,诗人对悟源的行为颇不以为然的态度,也透着这个 “苦”字而微露端倪。接下两句“伛偻掇拾不辞劳,安得分身遍大地。”是对悟源拾纸字的具体描写。一个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拾纸不辍的老衲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对“苦惜字”的补写。“安得分身遍大地”一句,则是揣拟悟源的心理活动。他终年拾纸不辍,毫无他想,唯一的念头就是愿自己分身千万,去拾尽大地上所有的字纸。这样实写和虚写相结合,悟源惜字拾纸的特点便得到了充分表现。

  从“世间书卷日纷纷”句至“辛苦焚埋烦衲子”句为第二层,诗人笔触突转,极写世间文字文章之可恶可恨。世间的书籍日多一日,而且以锦作套,以象牙为签,装饰得十分华美。然而其内容都是胡说八道,教坏了众家子弟的心术,使他们学会了害人和做假。这些书籍罪大恶极,丢在路旁污泥之中,就好像凶恶的罪犯被押至刑场斩首,是大快人心的事,悟源又何必辛辛苦苦去收拾焚埋呢。这里所极写的书籍文字的极可恶可恨,与第一层描绘的悟源极惜字纸形成巨大反差,造成一种强烈的感染效果。

  从“浩荡王仁遍八区”句到“吾师之意岂然乎”为第三层,作者在笔势上又略作回环,为悟源留余地。诗人猜想悟源之所以拾纸不辍,大概是想到字纸中也好坏相混,如果任其污朽,就冤枉了其中阐述正道、有益人心的文字吧。最后一层,作者仍坚持己见,认为世间文字中好的几乎没有,愿掌文运的梓橦帝君烧尽士子们摇头晃脑诵习的那些举业文章之类,使世界复归清宁。写到这里,诗人自然联想起曾经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秦始皇此举历来遭到谩骂攻击,而在诗人看来,秦始皇烧掉那些横议是非之书,有利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的成长,乃是大有功于文运,不啻为文昌帝君之化身。

  此诗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佛教传入中国后,衍生了各种流派,人们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信仰它。在民间,有的人不出家做和尚,但戒杀生,不吃荤; 有的则不完全忌荤,而是间隔性地戒荤; 有的坚持晨夜诵念阿弥陀佛名号; 有的一边数米粒一边念佛,以数完多少升多少斗米为敬佛功德; 有的刺血写经; 有的定期布施僧人等等。这些信仰方式,往往是把对佛教的信仰与民间原有的某些习俗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悟源和尚拾字纸,一方面是一种信仰佛教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是古代民间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而形成的一种对文字、文具等的神秘崇拜感的体现。读此诗,对我们了解民间五花八门的信佛方式不无裨益。

  其次,悟源的这种行为,作为士大夫的陈确是大不以为然的。此诗虽因悟源拾纸之事而发,申述的意义却与悟源拾纸的行为本身大相径庭。陈确曾从刘宗周学,以“慎独”为宗旨,重在践履,对程朱、陆王理学特别是前者很不满,认为他们是侈谈道学,反而湮没了孔孟之学的真谛。此诗即借悟源拾纸之事作反面伸发,主张尽去此等议论。

  陈确本人是一个理学家,不可能信仰佛教暨禅宗的学说,但理学实与佛学存在着一定联系。此诗主张尽去文字,使天下复归清宁,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禅宗“不立文字”之类主张影响的痕迹。

  免费下载禅诗《惜字庵题赠悟源老衲并序》原文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别人不用的布块缝纳而成,称为纳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说..侣又别称纳僧,“老衲”一调由此而来。而有时老尼姑也自称老衲。衲是百纳衣,故称老僧自称为老衲;老道亦称己为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戴叔伦《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唐戴叔伦《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长公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老衲萍踪浪迹,来朝一苇度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清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先生昨...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文字: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文字按字音和字形,可分为表形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按语音和语素,可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表形文字是人类早期原生文字的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和早期的汉字。意音文字是由表义的象形符号和表音的声旁组成的文字,汉字是由表形文字进化成的表意文字,汉字也是语素文字,也是一种二维文字。文字是人类用表义符...

  4、秦始皇: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宋忠并称系该月旦日;另,历法转换尚有争议),嬴政出生在当时赵国的邯郸廓城(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秦庄襄王)之子。异人是安国君之子,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用重金见到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异人认其为母,改名子楚。子楚见到的吕不韦的姬妾赵姬,临幸之后生下了嬴政。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王齮围攻赵邯郸,...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