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崔信明,手稿被“粉丝”毁掉,仅凭一残句,影响整个诗坛

诗句网 240 0

  《唐才子传》载:崔信明,青州人。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隋朝大业年间,曾为隋朝官员尧城令。后来到了隋末唐初窦建德僭号,他的弟弟在窦建德麾下效力,就开始劝他归降大唐,崔信明不屑,于是独自离开,归隐到太行山中。

  到了唐贞观六年,奉召作官,迁秦川令。从文献记载来看,给崔信明看相的那位先生眼光确实独到,崔信明一生确实没做过大官,最大的官职不过一县令。

  自古以来文人多自傲,从三国曹植,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莫不如是。崔信明一方面身负才学,又有卦师的言语加持,在诗文方面更是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这也是他诗文被毁,以致于后世流传极少的原因之一。

  

唐朝诗人崔信明,手稿被“粉丝”毁掉,仅凭一残句,影响整个诗坛-第1张图片-诗句网


  有一次,崔信明乘舟而下,在江上恰巧遇到了扬州参军郑世翼。郑世翼曾听说崔信明写出过“枫落吴江冷”的诗句,对他有些好奇,想要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崔信明一听,以为遇到了自己的粉丝,于是欣然拿出自己的诗文给郑世翼看。可郑世翼这个人,为人也是狂傲不羁,刚开始看的时候还面有欣然,后来越读越不悦,后来竟直接将崔信明的文稿扔到江水中,坐船而去。

  从此,崔信明倒是出名了,但被人记住的只剩下了“枫落吴江冷”这一句残句,和一首叫做《送金竟陵入蜀》的诗作。

  

唐朝诗人崔信明,手稿被“粉丝”毁掉,仅凭一残句,影响整个诗坛-第2张图片-诗句网


  在唐朝,以一首诗作盛名的诗人也不少,曾写出《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算一个,还有那个《枫桥夜泊》的张继,也算作一个。除此,应该就轮到崔信明了。

  唐·崔信明·《送金竟陵入蜀》

  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

  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

  从崔信明仅留的这首诗来看,写的也颇具豪情。“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其孤傲与洒脱,和李白有一拼;还有“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文辞也是磅礴俊美,极富画面感。另外,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估计也有受“猿声出峡断”的影响。

  

唐朝诗人崔信明,手稿被“粉丝”毁掉,仅凭一残句,影响整个诗坛-第3张图片-诗句网


  作为隋末唐初的大诗人,论资排辈比初唐四杰还要早,那就比李白、杜甫至少还要早将近100年。唐诗作为划时代的诗文题材,在继承和创新的文坛史上,崔信明的这首诗肯定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他的这首诗,几乎被所有唐朝诗人读过,也深受影响。

  不难看出,他的《送金竟陵入蜀》,有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韵味。不对,应该说王勃的诗作,有些崔信明诗作、离别诗作的味道。

  还有他的孤句“枫落吴江冷”,这句诗在诗江湖的地位也不低。李白就曾在《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中写道:“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很显然,李白就是借用了崔信明的诗句,构造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唐朝诗人崔信明,手稿被“粉丝”毁掉,仅凭一残句,影响整个诗坛-第4张图片-诗句网


  另外,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最后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有些版本中,被认作最后一句是“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很明显与崔信明的残句一模一样。

  辛弃疾也曾在《玉楼春》中写道:“旧时‘枫落吴江’句,今日锦囊无着处”,还有《秋兴》中说:“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


标签: 朝代诗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