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诗歌

诗句网 261 0

岳阳楼诗歌

  岳阳楼 唐 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题岳阳楼 唐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唐 麻温其

  湖边景物属秋天,楼上风光似去年。 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 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

  岳阳楼 唐 江为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唐 李商隐

  (一)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二)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

  贾至

  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 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一题作南州有赠)

  唐 贾至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岳阳楼 唐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岳阳楼 清 陈玉桓

  湖山与我最多情,每到登临眼独明。 骇浪飞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适有潜鱼跃,静坐如闻奏乐声。 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

  登岳阳楼 明 黎淳

  独立烟波万顷间,心知胜景隔尘寰。 天当尽头疑无地,水到中心却有山。 孤棹风云来远域,层楼鼓角壮雄关。 诸侯事业如今古,不见仙人跨鹤还。

  岳阳楼 元 虞集

  落絮飞花点鬓丝,清江春晚独归时。 我来不为湖山好,只欠岳阳楼上诗。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满庭芳 南宋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南宋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临江仙·巴陵 北宋 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北宋 黄庭坚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轩皇乐罢拱朝班,天地为家不闭关。 惟有金炉紫烟起,至今留作御前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二首

  北宋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岳阳楼上再赋一绝

  南宋 陆游

  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 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岳阳楼 南宋 陆游

  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隐隐,云气乱入何冥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败人意,安得与翁同醉醒。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登岳阳楼二首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

  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

  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

  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鉴赏 其一

  《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人终于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

  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这一联似乎是诗人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就像是作者自己。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二

  第一首写登楼,而第二首转写景和归途。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

  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只是写的是湖水之壮美,这更显手法独特。第二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第三联起,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这一联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对仗工整,别有韵味。最后两句就是写诗人只顾观景,写着的诗到了江陵还未完,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整首诗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样,是“忧”的,因为两首诗记述的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隐藏了,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两首《登岳阳楼》。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

  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42米,进深54米,宽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

  2、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由有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

  3、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