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秋为主题的诗歌八月十五中秋诗歌5篇

诗句网 291 0

八月十五中秋诗歌

  中秋诗歌:明月出天山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

中秋诗歌:中秋见月和子由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诗歌:中秋早雨晚晴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中秋诗歌:七度过中秋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中秋诗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中秋诗歌: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

  2、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

  3、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4、江城子: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代表作有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和现存晚唐以前文人词中均无关于“江城子”的记载,此调应是晚唐时兴起的词调。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提到《江神子》这个词调名,源自于唐著词曲调。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三十六字三十七字等格式。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的词大约16首,由7位词人创作,其中以韦庄年最长,应是现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