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关于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诗句网 175 0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示舍弟【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过重阳【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重阳【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九日【唐】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九月九日【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日寄行简【唐】白居易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九日【唐】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九日【唐】李群玉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九日言怀【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得新字【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陽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陽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陽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陽糕”的习俗。

  吃重陽糕

  据史料记载,重陽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陽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陽节吃的松一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陽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陽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陽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陽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陽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陽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陽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陽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陽“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陽,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陽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陽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陽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2、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有关:有关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关系;关涉,涉及。词目:有关拼音:yǒuguān解释:有关系;关涉,涉及同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有关系。茅盾《一个女性》七:“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张彦英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人民日报》22:“同时讨论研究了一批严重违纪和搞不正之风的事件和案件,并提出意见,由省委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关涉,涉及。《花城》1981年第2期:“﹝苏永舜﹞接着便和容志行一起研究有关战术上的问题。”本词条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

  4、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酉阳桃花源五柳广场雕塑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

  5、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可谓曲尽。”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一章:“焦振茂少不得又把昨晚上的事儿描写一遍。”爷爷满头白发,尽显他的沧桑,额头上的皱纹记录着生活的艰辛。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

  6、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