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长安行乐处作者是谁(莫见长安行乐处全诗赏析)

诗句网 224 0

莫是长安行乐处作者是谁(莫见长安行乐处全诗赏析)

  古时候,只要去京城,往往都令人振奋。

  如果长辈送晚辈入京,临走前还要劝勉一番。

  盛唐诗人 李颀 送晚辈魏万入京,也写了一首劝勉诗。

  这首诗的遣词炼句,受到历来读者的称赞。但我认为,这首诗结构也非常巧妙,而且颈联还隐藏了更深的感情。

  我们来读一读《送魏万之京》,看看这首诗妙在何处。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写作背景:

  魏万,唐朝诗人,是李颀的晚辈朋友,曾居住在王屋山。

  这首诗写于魏万进京之前,路过洛阳,顺便拜访李颀,李颀次日送别魏万所作。

  王屋山,魏万曾住在这里

  1、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离歌,就是离别唱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之前,要先渡过黄河。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而昨夜在薄薄的霜雾中,你才刚刚渡过黄河。

  有点奇怪:前一句写清晨,后一句为什么又写昨夜呢?

  这是用倒戟法,目的是为了强调前一句,用后一句作补充。

  杜甫有一名句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这两句话,我们通俗一点来理解:今天就要和你分别,可是我们昨夜才刚刚相逢啊!

  很明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您是不是感觉这两句很普通?

  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不过倒戟法的运用,被历来读者称赞。

  但我认为,这两句的妙处在“微霜”两个字。

  有“霜”,说明已经到了深秋。

  诗人为什么写“微霜”?

  不仅是点明季节,更要引出下一句。

  大雁

  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客中,作客途中。

  心里满怀愁绪,很害怕听到鸿雁的鸣叫声;更何况还要在作客途中经过云山。

  我们先看这两句描写的什么场景。

  客中,说明是在路途中。

  很显然,这两句描写的是朋友在路途中的情景。

  我们知道,其实朋友此时还未离开。

  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朋友在路途中会听到鸿雁的叫声,会看到云山。

  诗人为什么会想到鸿雁?

  就是因为“微霜”。

  深秋时节,鸿雁南飞,所以诗人断定朋友会遇到鸿雁。

  那么,朋友为什么会害怕听到鸿雁的叫声?

  因为鸿雁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鸣叫。

  (1)群飞之时:召集伙伴,危险示警等。

  (2)孤飞之时:呼唤伙伴,声音很凄凉。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朋友听到大雁的鸣叫声 都会很悲伤。

  因为朋友在路途中,很孤独。

  看大雁群飞,会感慨自己的孤独;看到孤雁哀鸣,心中会更加悲伤。

  可见诗人的“愁”,是孤独寂寞之愁。

  云山雾绕

  那么,为什么朋友又不愿意经过云山呢?

  云山,是云雾缭绕的山。

  朋友作客途中,很孤独,自然就会产生思乡之情。

  这是游子思乡之情。

  但青山环绕,更有云雾笼罩,怎么可能看到家乡呢?

  大家看,诗人非常肯定:朋友在路上会很孤独,会思念家乡。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在分别时对朋友说这些呢?

  理由很明显,让朋友先有个心理准备:你在路上一定会很孤独,但你既然决心要去长安,就要坚持。

  诗人想象朋友会孤独,仅仅是为了让朋友做好心理准备吗?

  这里还设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伏笔。

  我们接着往后看。

  3、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指潼关。

  御苑,这里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潼关树木的景色,催促着寒气临近;京城的捣衣声,到晚上会更多。

  诗人的炼字和炼句功夫确实了得:其实是寒气让潼关的树色发生了变化。

  而“催”字,写出了寒意来得很急。

  潼关

  诗人为什么要写潼关?

  因为朋友会经过潼关,这仍然是诗人的想象。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潼关的寒气来得很急呢?

  因为潼关离长安已经很近了。

  其实诗人是想说,长安的寒气来得很急。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要引出“砧声”。什么时候才会捣衣?就是在寒气来临之时。

  大家看,这两句是非常巧妙的流水对:因为寒气来得很急,所以长安城家家户户都在捣衣。

  那么,为什么女人(一般是女子捣衣)大多在晚上捣衣?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分析过。

  普遍认为是:白天要劳作,所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捣衣。

  但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孤独睡不着,思念远方的人。

  女子思念谁? 思念边疆的丈夫。

  李白曾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是表达长安女子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而李颀这两句也是表达同样的感情。

  这不是送别吗?诗人为什么又写长安女子对征夫思念之情呢?

  大家看,诗人的感情过渡得非常巧妙:前两句写朋友的孤独和思念家乡之情,而后两句写长安女子的孤独和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这是推己及人的写法!

  明明只是想到朋友会孤独,但是诗人 推己及人,进一步想到长安还有 很多老百姓也在承受孤独。

  这表达出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

  这种感情非常难能可贵,类似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再想一想:丈夫为什么要和妻子分离?

  这暗示边境有战乱,而国家并不安宁。

  这就是诗人想对朋友魏万说的话。

  诗人为什么要说这些?

  我们接着看后面两句。

  长安古城

  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蹉跎:指虚度年华。

  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地方,而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掉。

  这很明显是一句劝勉的话。

  本意也很简单:你到了长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因为诗人认为,长安表面繁华,很容易让人只看到享乐。

  而诗人已经看到了国家面临的危难,也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痛苦。

  所以诗人劝勉魏万:现在国家并不安宁,百姓也饱受孤苦,你要早日成就事业,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5、总结

  我们从两条线来总结:

  (1)场景线: 首先,朋友在 “微霜”中渡过 黄河; 其次,朋友在 路途中,听到 “鸿雁”; 然后,朋友在 潼关,感受到 寒气来得很急; 结尾,朋友在 京城,听到 “捣衣”声。

  大家看,整首诗的场景是按照朋友一路进京的顺序来写的,而且“天气寒冷”贯穿整首诗。

  (2)感情线: 首先,诗人 舍不得朋友离开; 其次,诗人想到朋友 在路途中会很孤独; 然后,诗人进一步想到, 很多百姓都在承受着孤独; 结尾,诗人 劝勉朋友早日成就事业, 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

  一首诗中,同时包含场景线和感情线,这很正常。

  但这首诗的巧妙在于:场景线和感情线 不仅同时展开,而且 每一次过渡都非常自然,这就非常少见。 中间两联尤其让人惊叹:诗人用 流水对完成了 场景的过渡,用 推己及人的手法完成了 感情的过渡。 让人拍案叫绝!

  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值得反复揣摩,您如果再仔细品一品遣词造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长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2018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对外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目标,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中,长安汽车以4分位列全国第三、行业第一,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终评结果中,长安汽车夺得9项大奖,获奖总数排汽车行业第一。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46位。9月,公司通过2020年复核评价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1年4月27日,中华全国...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

  3、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拼音:tuījǐjírén)是一个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卫灵公》。该成语的本义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后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主要作谓语、宾语、定语。(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推己及人“。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婴机敏过人,关心农桑。有一年冬天,齐国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齐景公披了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里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那就更漂亮了。晏子走近,若有所思地望着翩翩下降的白雪。景公说:“下了3天雪,一点都不冷,倒像春暖的时候啦!”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紧紧的,又在室内,就有意追问:“大王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说:“我又不是三岁孩子,连热冷都不知道。”晏子知道景公没有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地说:“我听闻古之贤君说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要去想想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要...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