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诗歌

诗句网 195 0

   很久以来,我对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很不以为然。言乃心之声,有了那么多婆婆妈妈的什么韵啊律啊的,哪儿还顾得上心?其实诗歌本身的发展与衰落,也正说明了这点。就那古体诗登峰造极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来说吧,他们的作品也正是因为开始摆脱韵律的束缚,才有了那样的成就。所谓千古名句,大多明白如话。

    当然,语言有它固有的韵律感,节奏感,但这里所说的韵律节奏,绝不是什么所谓什么韵书所说的那些表象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音律和美感。这方面,古希腊人可比我们的老祖宗明白的多。是他们首先发现了声音与美的关系,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却忙着搞什么韵书,倒真是有点形而上学了。

    到了唐宋之后,语言越发向白话方向发展,可诗歌却被一本韵书困进了死胡同,变的成了一种奇技淫巧的东西,离人们的心声是越来越远了。

    其实就单以诗词韵律本身来说,经过那么多朝代的变化,做为韵律的声音基础--语言(官话),已经由西北方言转为东北方言,再死抱书本不放,岂不像让人用英语发音说中国话一样令人喷饭?

    而上个世纪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所谓近体诗,从它诞生之初,就是个贫血的怪胎。

    古体诗的产生,是由奴隶或封建王朝,从人民的生活歌谣中采集、演变而来的,它有着深厚的语言基础和生活基础。而所谓近体诗呢?舶来品。诗歌不同于音乐与绘画等其他艺术,它有着一个必须依附的载体--语言。我一直不明白,作为近体诗的发源体,拉丁语或撒克逊语,它们和汉语有什么相通之处?近体诗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会在中国的大众生活中存在广泛的基础,只能流通于那些所谓爱好时尚的少部分人群当中,那么它的日渐没落也就毫不足奇了。

    此外在那群所谓的现代诗人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死结,就是究竟如何区分白话和诗歌。如果仅仅只是从节奏来分别,那么在温瑞安的一些小说里,已经有了最直观,可笑的答案。可是不从节奏,又从哪里体现呢?只好求助玄冥了。挖空心思,去找出一些玄而又玄的什么理论啊感觉之类的麻痹自己也麻痹别人,这倒真像足了我们几前年前,混沌未开的祖宗们,呵呵,可怜,可悲。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的这些古文学家不在摇头晃脑的效仿什么吟诗,多一点人本性之中的激情;我们的所谓现代诗人们不再关起门来自己意淫,那么我们历史悠久的汉语言诗歌就会重新放现出瑰丽迷人的光彩。

    长夜难眠,偶尔经过这里,跑来胡说一通,未免怡笑大方,呵呵,欢迎指教。

标签: 朝代诗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