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唐诗宋词作者的官职与职业生涯研究

诗句网 261 0

  【初探唐诗宋词作者的官职与职业生涯研究 】

  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是每个普通人的追求,其对现代人而言,个体通过职业满足达到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个体也通过职业为单位为舞台,替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但对古代读书人而言,学而优则仕,追求仕途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就是他们创造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我们从唐诗宋词作者的生平介绍,看到了他们毕尽一生不懈的努力求取功名,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留下许多传世不朽的诗文,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或在官场拼搏斗争中被贬被流放,少数自艾自怨,但多数因而写下光彩辉煌充满人生宇宙哲理的篇章,他们就像打开的每颗饱经磨难的贝壳,晶莹闪亮的大颗珍珠如热泪从蔚蓝的眼睛中淌涌而出。

  在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家诗人,共311首。而《宋词三百首》最流行的选本就是由晚清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共收宋代320年间88家词人的三百首词作,它是从一千五百名宋词名家的两万余首宋词中选出。

  这77家诗人+88家词人=165位,是我们喜爱和敬仰的隔着时空时常对话的唐诗宋词的作者,他们几行文字的生平介绍(包含官场职位)总在我们眼前浮现晃来晃去是有一段好长的时间,但我们也没搞清楚他们一生做过什么官,担任过什么职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司马官是什么官?” 我们都曾经好奇过,仅此而已。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白居易在担任江州司马时写下名垂千古的《琵琶行》的诗句,据悉仅在中唐时期,除了白居易之外,由于“永贞革新”严重触犯了宦官、藩镇和官僚集团的利益,其中柳宗元就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人还没到位,又被加贬到更遥远的永州(今湖南零陵)担任司马,其好友刘禹锡也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王建被贬陕州司马;人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被贬睦州司马;后来名噪一时的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等等。在唐朝,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没有任何职权,它几乎成为了唐朝的朝廷贬官的一个代名词。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这些被贬的司马们并非什么奸佞之徒,相反地,其中还不乏谦谦君子,但他们的正直在庙堂上得不到重视也无法立足,被抛弃到蛮夷野地,任其自生自灭,但这群人顽强的生命力的坚持,从政治领域转向了文学领域,以生花妙笔,直抒胸臆,他们的诗文唱和,苦中作乐。一千年后,翻开中国文学史,不经意间却发现,这些被贬的司马们的名字,竟然个个都历历在目,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

  至于同音的真正的司马光(1019年~1086年)又担任过什么职务呢?他的《破瓮救友》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我们小学的启蒙课本里,他算是一位比较成功的读书致仕的例子,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朝廷官。宋仁宗时中进士,出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一年后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自己辞掉华州判改任苏州判官。26岁时服丧结束,签书武成军判官,不久又改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以及担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33岁时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两年后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一年后他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任郓州为通判,负责考察全州官吏,之后改任并州通判。三年后重回中央朝廷,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之后又担任擢修起居注、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任职五年期间,前后向皇帝上奏疏170余份。44岁时擢为知制诰,但他不愿就职,认为这是一个掌管起草诏令的差事,不是他的特长,改授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仍知谏院。一年后朝廷任他为龙图阁直学士,不久又任御史中丞。三年后擢升枢密副使,可是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连上五封札子,自请离京,后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自随,继续编撰《资治通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这时他已66岁,司马光的人格在历代文人当中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待续

标签: 宋词三百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