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此中有真意 说说宋词

诗句网 157 0

我喜欢宋词多过唐诗。虽然唐诗中的“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子我也非常喜欢,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宋词长短句的活泼和乐韵更为妙曼和对我口味。

   第一次读宋词,是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拿回来一本封面都没有的《宋词三百首》。不仅没有封面,连扉页和序言都没有,起首就是一首宋徽宗赵佶的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是亡国之君宋徽宗在北行途中写下的,愁绪离恨,写得凄苦无比。可当年的我只觉得这些词句读来清香满口,杏花如裁剪的洁白丝绸,轻轻折叠起来,上面湮染着一层淡淡的胭脂。而词中的深意,并没有细品出来。事实上,很多宋词在当年都是囫囵吞枣般读完的,可这并不妨碍我对宋词的惊艳和喜爱。

   宋徽宗的词之所以到现在都记得,是因为那是我和宋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说词风文采,宋的词比不上他那华美精妙具有皇室气概的花鸟图。

   粗放旷达的苏轼,慷慨激昂的辛弃疾,闲雅清婉的晏殊、晏几道,精巧华丽的温庭筠,凄婉低沉的李煜,还有那叠韵深深的欧阳修,皆是我深爱的词人。

   词粗分婉约和豪放两种。婉约词词情蕴藉,豪放词气象恢宏。虽说有学者对这种划分法颇有微词,可世人都喜欢按照这两个名词来区分宋词的风格。初读宋词,极为喜欢那些风格优柔婉转的,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等句子,读来眼前是一片落花庭院之草长莺飞、祥和优美的景象,令人心折和沉醉。而豪放词系列太刚烈太沉重,读来只觉得如风雪漫天,如长风绕旗,如乌云蔽日,有种令人想要逃避的苦涩。

   年岁渐长,多了几分沧桑阅历之后,再看豪放词,才更能领会到其中的壮美和重荷。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凄然更是凛然,可说发豪放词之先声,为预备阶段。而真正将豪放词发扬光大,并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的,乃是千古词人苏轼。

  “大江东去”固然是苏轼传唱至今的佳作,可是我更喜欢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和洒脱。那是一种境界。

   辛弃疾的词,印象最深的是“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那一份壮怀激烈,如高天长风般的英雄气慨,不由得不令人动容。这般男子,也有“倩何人,唤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时候。英雄也有脆弱时,感觉更真实亲切。

   愈平伯说:反复吟诵,则真意自见。所以,每每有闲暇,便翻看已经看过很多遍的宋词佳句,或者在纸上默写反刍。宋词的精妙处,是寥寥数语带来石破天惊或者余音袅袅的效果。读到忘情,也曾想和人分享或者探讨,却莫名由宋词想到一首唐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标签: 宋词三百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