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醉花阴·李清照》翻译 原文 赏析 评点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消金兽

诗句网 159 0

诗词鉴赏《醉花阴①·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消金兽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⑤。  东篱把酒黄昏后⑥,有暗香盈袖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⑧,人似黄花瘦。

  ①醉花阴,词牌名。  ②永昼,悠长的白天。  ③瑞脑,一种香料,即瑞龙脑。消,消融。金兽,刻有兽形的铜香炉。  ④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指纱帐。  ⑤初,刚刚。  ⑥东篱,引用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⑦暗香,指菊花淡雅的香气。  ⑧帘卷西风,西风吹卷门帘的倒装。西风,这里指秋风。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了重阳佳节之际对丈夫绵绵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描写闺中少妇的愁态。“薄雾浓云愁永昼”,悠长的白天,外面天空布满着“薄雾浓云”,使人感到压抑,令人窒息。“瑞脑消金兽”。屋内香炉里,瑞脑香青烟袅袅,百无聊赖。“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重阳佳节,可谓是良辰美景,可闺楼之中空空荡荡,自己无以为伴,倍感孤独冷清。“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无人送暖,夜半时分,遍身凉透。天还是那样的天,屋还是原来的屋,过去的感觉是暖意浓浓,现在的体会却是凉意习习,为什么?别无他由,就是一个“愁”。

  词的下片写重阳赏菊饮酒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黄昏时分,词人强打精神,依据习俗,东篱把酒赏菊。花开得是那样的艳,味是那样的浓,以致“暗香盈袖”。可是花再好,无人一起赏。作者百无聊赖之中回到屋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要说相思不苦,简直叫人魂不守舍。西风瑟瑟,人感到一阵寒意。透过掀起的帘子,看到那风中摇曳的菊花,纤长的菊瓣,瘦细的菊枝,还在斗风傲霜。窗外的黄花,使帘内的佳人想到眼前的自己:佳节之日,秋风之中,人家是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自己是孤孤单单、冷冷清清,与那风中的菊花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由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衣带渐宽,细腰瘦损,简直比黄花更胜一筹。“瘦”是“愁”的结果,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体会到了词人的愁之深、之浓、之多。然而,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综观全词,虽然写的是思亲,但却没有出现思亲的语句,而是用叙事写景的方式,浅俗清新的语言,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例如宋无名氏《如梦令》:“人与绿杨俱瘦。”宋程垓《摊破江城子》:“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秦观《水龙吟》:“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消瘦,以瘦暗示相思之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醉花阴,此调为北宋毛滂自度曲。词中有句云:“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因据句意取词名。仄韵,双调,五十二字,八句。

  ●《醉花阴》的背后,还有作者与丈夫两人赛诗的一段故事。

  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秋闺的寂寞与惆怅跃然纸上。丈夫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首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加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习俗相传始于东汉。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恒景的父母也因此离开了人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到东方的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找到了有神奇法力的仙长,向他学习降妖除魔的方法。有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下山去了。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的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把酒赏菊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佳节,登高赏菊,思念亲人,成为一种传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句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对亲人的思念、自己的孤单之感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时就孤独难耐,而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就更加思念亲人。这种感受,人之常情,王维用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表现了出来,也成为思乡的格言警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此时作者身在他乡,遥想家中之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身上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种表达方式,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醉花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词一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己孤单,佳节思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免费下载宋词《醉花阴·李清照》翻译 原文 赏析 评点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2、评点:评点,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指点。例如,评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造句、技法风格的长短。要求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上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进评点文字;段评,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评点的容量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激发人们积极思维。现代文教学,也可采取评点的方法。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

  3、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