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诗句网 458 0

爱国诗词鉴赏《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②。见秋原如掌,枪

  刀突出,星驰铁骑③,阵势纵横。人在油幢④,戎韬

  总制⑤,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⑥,

  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

  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⑦,不斩楼兰心不平⑧。归来晚,

  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注释】 ①张路分:姓张的路分 (生平不详)。路分,宋代一般习惯称路一级的武官都监、钤辖或总管为路分。秋阅:指秋天检阅军队。②柳营:汉朝名将周亚夫屯军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以号令严明著称。后世遂以 “柳营”称军营。③星驰铁骑:铁甲骑兵如流星疾驰。④油幢:油布帐幕。⑤戎韬:兵法。⑥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是出大将的地方。《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⑦吹毛剑:锋利的剑。《碧岩录》: “剑刃上吹毛试之,其毛自断,乃利剑,谓之吹毛也。”⑧楼兰: 汉代西域一小国名,又称鄯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汉昭帝时,楼兰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节。这里指金最高统治者。

  【鉴赏】 古人用词这种形式来描写阅兵,实不多见。秋阅,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习惯。《春秋·桓公六年》载: “秋八月,壬午,大阅。”大阅,就是阅兵的意思。作者在这首词中描绘的秋阅,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即国家民族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因而深蕴了特殊的情感和特别的意义。

  开首一韵三句,直接切入,并无渲染陪衬,秋阅的情景直笔写来,突兀而有气势。“万马不嘶”,起句不凡! 检阅的军队有千军万马,并且万马能够做到“不嘶”,由此可以想见这支军队的训练有素和阅兵场上严肃而紧张的气氛。“一声寒角”,打破了开始时的寂静,霎时间,“令行柳营”,千军万马闻声而动,闻令而行,阅兵正式开始。短短三句,构成了一静一动的场景,文笔一抑一扬,二者相得益彰,越发见到队伍的整肃和纪律严明。随着阅兵的进行,词人的观察也更为仔细具体: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这四句以一 “见”字总领,次第写来。先描绘阅兵场这个大环境,以 “秋” 字照应题面,用 “掌”形容平坦宽阔的原野,十分巧妙,它移入了词人的主观感觉: 秋原因千军万马而相形见小,阅兵的规模虽大却尽在掌握之中。诗人的情绪是感奋而骄傲的,大有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气概。再以 “枪刀”、“铁骑”、“阵势” 三方面概括地表现了这支队伍的强大、威武和训练有素,进一步证明词人的自豪有充分的理由。

  以上从大处落笔,勾勒出雄伟壮观的秋原阅兵图。以下两韵则于细处入手,集中刻画这幅图中的中心人物,即张路分的儒将风貌。随着阅兵的推进,词人的观察亦趋细微,其注意力自然要为这次阅兵演习的指挥者所吸引:“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这一韵像一组特写,也似主角登台的 “亮相”,异常鲜明且极富魅力,主人公运筹帷幄,总制军事策略的卓越才能和从容自如,羽扇轻裘的儒雅风度和潇洒仪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此,词人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羽扇纶巾从容指挥军事的故事,一是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常轻裘缓带有儒将之风,以古代著名儒将比之张路分,突出了他的英雄风采。接着词人文笔一转,以 “君知否”的设问句领起,另辟蹊径,对他的另一方面加以描写,说不仅是 “山西将种”,出于地杰人灵,而且有文情诗才,“曾系诗盟”,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儒将形象呼之欲出。

  下阕开头两句,承上而启下。“龙蛇纸上飞腾”,进一步表现张路分的文思敏捷,才华四溢。“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则从侧面写旁观者对他的惊叹赞佩,来证明他的才情不凡。这里既有对他挥毫走龙蛇 “淋漓醉墨” 的惊叹,还有为龙蛇飞腾中的豪情壮志所折服。通过旁人的眼光,词人的笔触开始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目的是要揭示张路分的爱国热忱和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这种圆转自如,不着痕迹的转折过渡十分高明。“便尘沙出塞”等四句,以假设的口吻抒发了人物的心志,意思是说即使边塞立功,封得一个万里侯,捧得一个黄金印,也未快平生之志。这几句音节短促,声情激越,写出了他渴望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胸襟抱负。封侯挂印不惬意,怎样才能遂平生志呢?“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这是何等豪壮的心声,多么令人佩服的襟怀! 人物的激昂与诗人的感奋契合在一起,发出了振金击玉的时代强音——“不斩楼兰心不平”! 这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使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达到高潮,其精警豪壮,与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相类。最后一韵收束全词。“归来晚”,交待这次秋阅历时较长,照应篇首。“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两句,则是诗人观秋阅后总结性的感受,伴着鼓角之声,浮现在诗人脑海中的是边塞战地的金戈铁骑、戍角征鼓,是烽火硝烟、人喊马嘶,“边声” 的壮烈,挥之不去,反映了诗人渴望进行抗金北伐战争的心情,深化了全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在写法上,全词结构很紧密,逐层深入,由宏观到具体,由外部描绘到内心揭示,转换自然,极富逻辑性。在一首词的有限篇幅里,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场大规模的阅兵演习,并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儒将形象,确实难能可贵。这首词也体现了 “狂逸之中自饶俊致” (刘熙载 《艺概》) 的特点,于纵横昂扬激烈之处,不时有 “羽扇轻裘”,“龙蛇飞腾”,饶有情致,这亦是刘过词的艺术魅力之一。

  文章作者:曹继建

  免费下载爱国诗词《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沁园春》词牌经考证最早当出现于晚唐。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今世乐府,传《沁园春》词。案《后汉书》:‘窦宪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县直请夺沁水公主...

  2、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

  3、爱国:爱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

  4、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标签: 诗词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