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大观园中的植物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诗句网 288 0

  【内容提要】《红楼梦》中描述的植物,不只可以增加阅读美感,更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本文旨在撷取大观园中那些最不引人注意的植物描写,试图揭示其与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从中意识到作者精致的构思。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园是贾宝玉和女孩子们生活起居的世外仙源;是无数读者心目中的人间仙境,一处处亭台楼阁无不匠心独运,就连花草树木也钟灵毓秀。每一处轩馆的植物,在伟大的文学巨匠曹雪芹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色彩,和它的主人心有灵犀:或以咏志,或以抒情,或者昭示人物的命运结局,蕴含故事发展的脉络,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翻开厚重的书页,品度一行行精致的文字,梨花带雨,桐槛秋风,曲径滴翠,芳华染脂,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眼前展开,一个个娉娉婷婷的女子从书上走进了心里,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去哭去笑,去感受那缠绵不尽的意味。

  一、雨打梨花深闭门——潇湘馆之梨花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提起潇湘馆,林黛玉那袅袅娜娜的身影仿佛从千百杆幽幽翠竹之间款款走来。竹子成了林妹妹高洁坚贞的形象写照,但是极少有人注意到潇湘馆的后院种植着大株的梨花。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政率领众人来到潇湘馆,“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看到这“大株梨花”,就想起了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家宴上行的酒令:“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在多首古诗词中都有应用,表现的是春愁闺怨的古老主题。比如秦观的《鹧鸪天》和唐寅的《一剪梅》。 

  鹧鸪天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词的上半阙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下半阙,融情入景,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哀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捱到天明。委婉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意。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的这首词抒发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年年雨打梨花,岁岁泪痕难拭,上下阙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被相思折磨的痴心女子形象生动地现于笔端。

  贾宝玉的一支《红豆曲》已经唱得人肝肠寸断,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又出自宝玉之口,此时此刻表达的正是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无尽相思之情。正因为林黛玉芳魂早逝,贾宝玉才会有如此之深,无法弥补的相思之恸。

  梨与“离”同音,表示分离的意思。在我国自古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恋人,亲人,朋友之间不能分吃一只梨,因为那样会预示着分离。梨花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多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例如韩愈的《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无名氏的《杂诗》,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洁白的梨花盛开在潇湘馆的每一个春天,让我们想起它的主人纯真可爱的林妹妹,想起她和宝哥哥纯洁真挚的爱情,也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个我们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分离。潇湘馆的“大株梨花”正呼应了贾宝玉的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从另一个角度预示着林妹妹的芳魂早逝以及宝黛爱情的夭折。

  二、谢家幽梦长——蘅芜苑之异草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蘅芜苑的主人薛宝钗号称“蘅芜君”。大观园的女孩子们都以花作喻,独独将薛宝钗置身于“非花香可比”的异草仙藤之中。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的”,她的院里“一株花木也无”。我想这一层层的铺垫,不仅仅在昭示薛宝钗独特的性格特征,也预示着她今后的孤寂命运。奇草仙藤,香气馥郁,却与蜂蝶无缘。据当今红学界普遍认可的探轶结果,贾宝玉是与薛宝钗婚后悬崖撒手的,薛宝钗守寡终生。

  关于蘅芜苑的植物描写还有两次。第一次描写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秋风之中,群芳凋零,只有蘅芜苑的异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这正说明了草不同于花的柔韧与坚强。

  第二次描写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搬出,贾宝玉来到蘅芜苑,“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仍然翠翠青青”,这让我们想到了它的主人,薛宝钗宠辱不惊,坦然超然的生活态度。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这是贾宝玉为蘅芜苑的题诗。前三联是对蘅芜苑景物的描写,“冷翠滴回廊”又一次点明了宝钗婚后凄然孤独的生活。最后一句“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用典来自谢灵运梦中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故事,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子弟,在政治上抱有很大的雄心。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他深深地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遭受到了沉重的政治打击。在永初三年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正是在这种郁闷的心情之下写出了著名的《登池上楼》,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失意的情怀。

  贾宝玉在这里引用了谢灵运的典故“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我想不仅仅是指谢灵运从梦中得到佳句的才思,着眼点则在于谢家的仕途之梦。而薛宝钗,贾宝玉正是处于钟鸣鼎食的贾氏家族的末世,承载着一个家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薛宝钗也曾经有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但是贾宝玉出家了,在呼喇喇大厦已倾的尘埃中,在白茫茫雪地冰天的境遇下,薛宝钗艰难孤独的生存着,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长的没有光亮的梦境。

  三、红香绿玉——怡红院之蕉棠

  “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在怡红院里重点描述了这株西府海棠。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

  赢得大家如此盛赞的海棠象征着谁呢?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史湘云掣了一根花签,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另一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这句诗来自苏轼的《海棠》,全诗为: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香雾空蒙”描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状态。“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只恐夜深花睡去”,笔锋一转,将诗人赏花、怜花、为花痴绝的心态刻画的入木三分。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升华到极点。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是大观园里最可爱的女孩之一,但她命运多舛,父母早亡,“厮配得才貌仙郎”却最终“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孤单寂寞的度过余生。仿佛那盛开的海棠无人欣赏,只有面对茫茫黑夜。在大观园短暂的快乐生活中,孤苦伶仃的史湘云感受到的最多关爱来自于她的“二哥哥”,贾宝玉目睹史湘云孤单凄惨的境遇,又怎能不萌发出“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痴情痴愿?

  怡红院蕉棠两植。海棠指代“史湘云”,那么芭蕉呢?前文写到林黛玉的后院大株梨花兼着芭蕉,而贾宝玉的怡红院一边也种着数本芭蕉。贾宝玉,林黛玉名字都有一个玉字,这是不是表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怡红院的芭蕉代表了林黛玉之“玉”,潇湘馆的芭蕉则代表着贾宝玉之“玉”。怡红院的匾额原是“红香绿玉”,“香”与“湘”同音,“红香”指海棠,可以看做以史湘云为代表的亲情;“绿玉”指芭蕉,指代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贾宝玉题诗“绿玉春犹卷,红妆照未眠”,一蕉一棠,元妃给改成了“怡红快绿”,宝玉也在元妃权威与亲情的威慑之下将诗句改成了“绿蜡春犹卷”,可是怡红院主人贾宝玉一边面对的是爱情的无奈凋零,另一面感受到的是最亲近的人的凄苦命运,又如何可以“怡红”?又如何能够“快绿”?

  他亲身经历了黛玉魂归离恨的切心之痛,亲眼目睹了史湘云的婚姻悲剧,更加体验到了人力无法扭转的人生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有“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心痛,却没有“烧高烛照红妆”的力量。怡红院的蕉棠喻示着贾宝玉的爱情和亲情,一生重情、勘情,为情所困,最终以情悟道,化身情僧。

  四、千里东风一梦遥——秋爽斋之梧桐

  探春在起诗社时说,“我最喜欢蕉,就称‘蕉下客’罢”,可是秋爽斋里并没有关于芭蕉的明确描写,这似乎有点奇怪。倒是在贾母两宴大观园时似乎无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让我们意识到用以象征探春命运的不是芭蕉,正是这还“细些”的梧桐。

  《诗经.大雅》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蓁蓁萋萋,雍雍喈喈。讲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宋代邹博的《见闻录》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

  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贾探春就被小厮们戏称为“老鸹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眼睛里有谁?独独对贾探春高看一眼;“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贾探春无疑是贾氏群芳中最耀眼的一只金凤凰。

  贾府元宵节制灯迷,探春的诗谜是个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庚辰双行夹批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

  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有一段关于探春放风筝的描写,恰恰是只凤凰风筝。“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 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凤凰是传说中高贵圣洁,象征祥瑞的神鸟,也就与帝王之家有了不解之缘。俗话说,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凤凰常常用来比作皇宫的后妃。

  阅读这段关于凤凰风筝的描写,结合探春远嫁的谶语,我们推断探春是做了异域番邦的王妃。秋爽斋里只有“细些的梧桐”,无法也无力挽留“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批者也只有感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可是那路远山高的海疆之外可有让凤凰安栖的梧桐?

  大江之上,千里东风,贾探春的身影如同那只绚烂斑斓的凤凰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向了遥远的未知……

  五、一汀烟雨杏花寒——稻香村之杏花

  稻香村,顾名思义,稻花香里说丰年,连贾政都被唤醒了归农之意。对问题总有独特理解的贾宝玉却问到,“天然”何意?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几百株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却紧与农田菜畦为伍。我们看到的李纨静如止水,循规蹈矩,贤德有加。但她的内心真的如此波澜不惊吗?

  在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叫着贾珠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听见王夫人提到贾珠,李纨再也控制不住,痛哭失声,这是她对自己青春丧偶的命运唯一一次的发泄;还有在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李纨和姊妹们聊天,无限感慨道:“‘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这是她对自己孤独现状的不甘心。春色满园关不住,李纨却要硬生生的把自己置身于纷纷扰扰的红尘之外,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和不甘,一岁岁一年年,风蚀了容颜,苦熬过青春。

  花红易逝,红颜易老,杏花也被称为美人迟暮之花。戴叔伦的《苏溪亭》就是反映这种题材的典范之作。“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天然’者, 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竹篱茅舍自甘心”,唯知奉亲养子的李纨真的甘心吗?当时的礼教制度正在以最不合理的方式规范出最贤明淑德的节妇,就如同稻香村的一派天然风光不过是人力穿凿而成。几百株怒放的杏花在稻香村里却显得那样鲜艳,那样招摇,是不是反映了李纨内心深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痛苦和不甘?是作者在质疑,在呐喊,何为天然?

  《红楼梦》中设置的谶纬结构纵横交错。从第五回的判词判曲到主要人物的诗词歌赋,甚至他们的衣着,室内的陈设,还有这一花一木之间,都无不紧紧围绕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展开。潇湘馆的梨花,蘅芜苑的异草,怡红院的蕉棠,秋爽斋的梧桐,稻香村的杏花,聊聊几笔的描写却与它们的主人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惊叹于作者无比精密而奇谲瑰丽的构思。风光无限的大观园,风华正茂的儿女们,都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唯有这细腻深刻的笔触时时感染着我们,吸引着我们,去领略那一个个文字背后层层叠叠的味道,去回味那花香树影之间似乎无意之间留下的永恒的凄美意境。

  注:本文征引原文及故事情节均来自《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三版,2011年10月第37次印刷。

标签: 描写春天的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